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核心,作为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的安全是整个粮食安全的前提保障。近年来,套牌种子、假种子大批进入市场,给安全用种造成极大威胁。如何在现有法律框架内杜绝问题种子流入市场,对种子进入市场前进行监管,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成为一个难点。贵州省制订的《贵州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规定,对所有在贵州省内经营、销售不再分装的小袋包装种子的经营者实施备案登记管理,要求种子经营户在种子销售前将委托代理企业的委托书、委托协议、经营种子的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品种审定信息、包装袋、调拨单以及经营户营业执照等资料报送经营所在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登记,通过审查后方可合法经营。通过备案登记工作的开展,对种子的来源、质量、包装标签、推广区域、品种说明等进行了有效核查,严把种子市场准入关,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稳定粮食增产和农村社会稳定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近几年种子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种子备案登记工作中新的问题不断显现,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提升效率,规范程度,利用信息化开展备案登记工作的需求迫在眉睫。
1 贵州省现有种子备案登记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 1 备案登记需求基数过大,工作繁重
据不完全统计,2014 年贵州省全省水稻、玉米种子( 以下简称“两杂”种子) 经营企业 57 家,其中省内企业 36 家,省外进黔企业 27 家,受企业委托的终端经营户 12 418 家,加之普遍接受多家委托,全年备案登记数量达 31 847 个。而相对应具体承担办理种子备案登记工作的县级种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一般只有1 ~ 3名。由于“两杂”种子销售的季节性特点,备案登记工作较为集中,大多数地方都要在二、三十天内完成几百个终端经营户多达上千份的备案登记资料的审查和审批工作,工作量异常繁重,在资料的审查上就难以避免出现漏洞,让一些问题种子进入市场,给农业生产带来潜在风险。
1. 2 信息不对称,核查工作开展困难,违法违规行为难以遏制
1. 2. 1 许可信息核查困难多年来,各省在种子行政许可( 主要是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的形式上没有统一,许多行政许可信息未予公开,导致各地在开展备案登记申请材料审查工作时,对很多省外行政许可资料的真实性难以确认,工作开展极为困难,造成种子管理部门处于要么承担法律风险,要么影响种子企业正当的经营行为的两难境地。
1. 2. 2 品种来源核查困难由于县级种子管理部门、种子销售企业和经营户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方式和监管机制,在现有的管理过程中,部分经销户利用委托销售企业的申报材料,为自己非法调货、串货,种子管理部门和委托销售企业很难发现和识别,一旦出现种子质量纠纷,难以分辨责任,不能及时对受损农户进行有效赔偿,同时,正常的种子市场经营秩序也将被扰乱。
1. 2. 3 资料真实性核查困难部分种子经营企业或经营户为了谋取暴利,欲将不合法或来源不明的种子合法化,采用涂改、伪造的方式制作假冒的申报材料,骗取备案登记,而种子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信息鉴别方式,难以对违法行为进行遏制。这样一方面会给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带来巨大风险,另一方面也影响到基层管理部门的权威和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1. 3 企业开展备案登记工作困难,投入过高
为了查明品种的适应性、来源的真实性和企业、经营户的合法性,避免问题种子流入市场,在现行的管理模式下,要求种子经营企业在申请备案登记时要提供大量的纸质材料,以便审查,造成每年各种子经营企业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应付备案登记工作,有的甚至还要派大量人员去部分县的备案现场去了解情况,解释特情、协调一些特殊问题。
以遵义农资( 集团) 农之本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每年备案工作需投入 3 名员工,花 2 个月的时间负责“两杂”种子备案登记申请资料的准备工作,投入耗材、纸张费用为 1. 5 万 ~ 2 万元( 包括印制委托书、生产、经营许可证等备案登记申报资料 50 000 余份,公章 4 枚( 大量资料需加盖公章,导致损坏更换) ,打印机及相关打印耗材等。) 差旅费 3 万 ~5 万元( 派员赴各地协调处理备案登记事宜) 。
1. 4 管理要求及执行标准不统一
由于缺乏统一的工作体系和有效的监管模式,各地种子管理部门在开展“两杂”种子备案登记工作时,结合本地情况,制定出各种各样的“土政策”、“土办法”,标准宽严尺度也不一致,使种子销售企业和经营户要投入大量精力应付各地不同的变化,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对推动全省种子产业的正常发展和维护种子市场经营正常秩序带来障碍。【1】
2 贵州省种子备案登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2. 1 信息系统的定位
通过建立贵州省农作物种子备案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有效改革,加强信息联动,促进种子产业的合理发展。一是有效提升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对种子备案登记申请材料的审查、核对能力,统一工作流程,在最大层面提高各部门工作效能; 二是有效降低种子管理部门的法律风险,有效遏制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把好准入门槛,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三是最大限度降低企业人力、物力的投入,减少中间环节,提升行政管理的满意度。
2. 2 信息系统流程模型
新形势下,随着种子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冲击越加明显,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然要打破原来的瓶瓶罐罐,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种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来满足现有的管理需求,建立以服务为基础、信息为手段的贵州省农作物种子备案登记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贵州省农作物种子备案登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高全省种子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规避管理中的盲区,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为全省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保驾护航。
2. 3 信息系统主要解决的问题
2. 3. 1 解决信息不通常,“错备、误备”现象的问题通过信息系统有机的将省、市( 州) 、县三级种子管理部门有限的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形成上下联动的信息处理机制,利用省级种子管理部门的信息获取优势,采集、核实、整理、传输种子备案登记的重要信息资料,通过信息系统与全省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共享使用,解决了市、县种子管理部门获取省外许可信息难和大量重复审核材料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提高其工作效能,避免“错备、误备”现象发生,降低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
通过信息系统无形的“空中通道”将各级种子管理部门与种子经营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避免了“信息孤岛现象”,各种伪造、变造、涂改备案登记申报材料骗取备案登记,私自调运、串货等违法行为将被曝露在阳关之下,不合法或来源不明的种子流入市场的工作将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2. 3. 2 解决企业运行成本高,备案难度大的问题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备案登记资料远程填报、远程递交,远程通知获取的信息功能,解决种子经营企业在现行管理模式下需要准备和提交大量纸质材料的现状,大大减少了种子经营企业在备案登记申报中的工作量,同时,通过信息交换,可以提高与种子管理部门的协同工作与信息沟通能力,减少派员赴各地了解和办理备案登记工作的情况,在人力、物力上得到最大节约。
2. 3. 3 解决管理要求不规范,许可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通过信息系统的建立,对全省种子备案登记工作的执行标准和工作流程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整合、统一,特别是在健全统一许可文书、依法统一许可条件及标准和规范统一许可工作流程上,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备案登记工作“纷乱复杂,各自为战”的现状,使贵州省种子备案登记管理工作向合法化、标准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2. 3. 4 解决信息统计困难的问题通过信息系统有效的信息传输、统计和稳定的信息发布、存储功能,改变现有种子备案登记信息统计依靠逐级纸质表格汇总上报的现状,解决采集数据时间过长,采集数据与实际数据差额较大且不真实的情况,有利于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动态监控各地种子的供应、分布和走向情况,对处理种子事故、纠纷,合理安排品种布局提供提供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