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水产与渔业>渔业养殖中如何应对极端高温天气>正文

渔业养殖中如何应对极端高温天气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1 所属栏目:水产与渔业

  

    1.持续高水温与投饲

  极端高温对鱼类的影响主要是破坏酶的活性,使蛋白质凝固变性,造成缺氧,排泄失调,神经系统麻痹、调节受阻等影响吃食。水中的光照强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减弱,持续晴天高热光照非常强烈,而底层鱼类上浮又畏惧强光的刺激,对底层鱼类吃食生长十分不利。上午投饲需经过几个小时的光照,溶氧升高时,约上午 10 时左右开始,效果比较好,不要在上午 8~9 时投饲,此时投饲时间显得过早,鱼类则吃食很差。又由于下午3~4 时水温仍然较高,故而推迟到下午5 时后光照减弱时开始投饲比较好,但下午的水温比上午水温高,下午鱼吃食比上午差、厌食,为了减轻第二天早晨的鱼类浮头程度,下午投饲量要适当减少。

  在持续高温天气下,改变正常的投饲时间与节奏,并将投饲量减少 50%以上,投饲面积易大不易小。若增加投饲量,就会出现池水氨氮和亚硝酸盐过高而使鱼类发病的现象。

  2.持续高水温与浮游植物

  持续晴天光照时间长,一方面对藻类的光合作用十分有利,另一方面一些有益藻类因不耐高温和强光、强紫外线照射而下沉,为防伤害而避难于水次表层,上表层水因藻类较少,使表层太阳光可达深度水体不能被充分利用,从而限制了浮游植物生产量,不会出现"水华"水。早晚时,浮游生物浮至水面和阳光弱时,透明度较小;中午浮游生物下沉和阳光强时,透明度较大。浮游植物的分布是表 层 多 ,但靠近水面数量 反 而 减少,这是光抑制造成的,减少的深度与透明度有关。

  浮游植物日落后向底层沉降,日出后表层增多;许多浮游植物有日出下降,日落上升的趋势。各水层光合作用产氧速率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化。浮游植物在过强光线照射下会产生光抑制效应,表层光合作用速率反而不如次表层。

  水体中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水体中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由于光合作用的强度受光照、水温、水体营养盐的含量及水生植物种群密度的影响,因此同一水体中的溶解氧在时空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藻类丰度不够,鱼池载鱼量过大,鱼池中溶氧呈现不足,表层水因透明度大水温升高,使食藻类的鲢鱼、鳙鱼、鲮鱼的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池水溶氧低时要防止藻类缺氧呼吸作用不能正常进行而大量死亡,用药时尽量不用能杀死藻类的药物。因藻类死亡或繁衍不够鱼类食用而造成水色变淡,连续施肥也无起色时,则应从水色较好的邻塘下风表层处抽水引种,并投喂鲢鱼、鳙鱼、鲮鱼可食的漂浮性饲料,诱导鲢鳙鱼摄食漂浮性饲料,尽可能地让藻类少被鱼摄食,以利其繁殖生长,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藻类的生产与消耗达到动态平衡,维持高温天气下池塘浮游植物的相对稳定。

  3.持续高温与施肥

  由于持续高温,特别是鱼池水表层温度最高,造成施肥,尤其是氮肥损失大,利用率低,一方面连续晴天的光照、水温分层与风平浪静对施肥是十分有利的,但一方面高水温、开增氧机与加水对施肥不利,尽管施肥效果受到影响,但有时必需施肥,又遇鱼类浮头或生病时,要在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后,鱼类基本回落到此阶段正常所在水层时施肥为好,原因是水体缺氧,鲢鱼不耐低氧,沉不下去,施肥时鱼类不能避让,容易受到伤害,用药也是如此。刚施下的化肥如碳铵(尿素除外) 以 NH3·H2O 形式存在于水表层,然后才能转化成 NH4+,在这段转化时间内,极易造成氨中毒,NH4+(NH3)的毒性表现在对水生生物生长的抑制,它能降低鱼虾贝类的产卵能力,损害鳃组织以至引起死亡。在 pH、溶氧、硬度等水质条件不同时,TNH4-N 的毒性亦不相同。TNH4-N 的毒性随 pH 增大而增大,NH3的毒性也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增大。所以施肥必须遵守"多溶水、少量施、施均匀、勤施肥"的原则。

  4.持续高水温与用药

  持续晴天太阳光强紫外线照射对池表水的杀菌作用是有利的,而高温时用药有时也是难免的,但要注意温度每升高 10℃,药物毒性会增加 2~3 倍。如果治疗鱼病时不管水温高低,一概采用同一种药物浓度,显然是不科学的。高水温全池泼洒用药,当天鱼浮头后要等到经过几个小时的光照,9 时后用药,用药时要多溶解一些水,均匀遍洒,降低使用时浓度,防止局部或瞬间浓度过大。用药结束后,立即开动增氧机搅拌,让上下药液均匀分布,防止水温分层,表层浓度过大,造成鱼类中毒。为了确保治疗效果,必须注意池水中各种理化因子对药物的影响。用药要有选择性,尽量不用能杀死藻类的药物及生石灰,因生石灰的强碱性和提高 pH 值的作用,高温时用生石灰对水质负面影响较大,如遇到氨氮含量过高或 pH 值过高时能造成池鱼浮头泛塘或中毒。持续高水温细菌性烂鳃病发病率较高,要注意尽量保护水质、减少对鱼类鳃部刺激。持续高温期间要尽最大努力搞好鱼池的生产管理,尽量不用药或少用药。

  5.持续高水温与加水

  由于夜间气温很高,昼夜温差小,造成水温分层在夜间也未能被打破,往往造成持续几天水温分层,底层水质变差而需要加水。中午到傍晚之前的高水温时段不要加水,更不能加有污染的水,鱼类喜欢新鲜水,注水时鱼会习惯性到加水处呼吸"新鲜空气"和嬉游,冲洗去由于在水中游动摩擦而产生的静电吸引的不利微粒、细菌等,由于加进的水温度高,对鱼鳃有"烫伤"的负面影响,这样即使池水中溶氧较高,鱼类也不能有健康的鳃来呼吸,鱼体仍表现出缺氧状,但由于持续晴天高温的蒸发,水位下降,鱼池必须加水,夜间加水时间过长,打破水温分层,造成鱼池上下水对流,溶氧降低,引起鱼类浮头或泛塘,故而加水易在上午 5~10 时,此时太阳已出来,光合作用可以正常进行,水温也相对较低,相对而言是比较好的加水时段,注水时间易短,少加勤加。

  6.持续高水温与巧开增氧机

  持续的高水温,氧气的溶解度降低,在鱼池中由于溶氧的不足,易造成鱼类浮头,必须开启增氧机,跃温层必然被打破,溶氧更低,由于池水存塘量大、过多投饲、施肥、用药、加水等情况造成池鱼浮头往往是经常性的,水温影响水的溶氧量而间接对鱼类有很大影响。池塘的溶氧量随水温升高而减低,但水温上升鱼类代谢增强,呼吸加快,耗养增高,加上池中其他耗氧因子的作用加强,因而容易产生池塘缺氧的现象,在夏秋高温季节特别明显,必须引起注意。更在黎明前低氧状况下开启增氧机,打破水温分层,有利于水质改良,减轻鱼类浮头程度,避免低氧综合症。天气炎热、面积大或负荷水面大,开机时间要长。中午表层水温高水下水温低,开机上下水对流后,使池水温度增高,因而中午水温分层,对降低池水水温升高是有利的,故此阶段增氧机不得无目的的随意乱开,把增氧机变成耗氧机,起相反作用。要巧开增氧机,减轻水温变化幅度,减轻鱼类浮头。

  7.减少载鱼量,保持池鱼合理密度

  持续高温池鱼存塘量过大,鱼池负荷大,易造成池鱼浮头,成鱼池轮捕上市降低生产风险是必要的,捕捞网具网衣要特别宽,在傍晚 5~6 时拉网起捕,此时池水溶氧较高,鱼类集中在网囊中"吃亏"较小,不会象在夜晚低氧捕捞时在网囊中大伤"元气",水温高,鱼类活动力强,耗氧量大,捕耐长时间密集,收网后将全部网囊留在水中,分散网中鱼的密度和减轻鱼类相互撞击的伤亡及网伤,为避免因操作缓慢或不慎引起鱼群大量伤亡,要选择专业踩纲和捉鱼人员,将网囊分段进行,捉大留小,边捉边放,先捉哪种鱼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掌握,整个操作过程宜控制在 1h 以内。

  拉网前在收网处用增氧机搅拌水体降低水温,有利于鱼类密集捆箱,收网后仍要在网囊外开动增氧机,运输时用井水或降温水带氧气运输,提高成活率,延长在市场的出售时间,由于持续高温抑制了鱼类的生长速度,鱼类肌肉密实,水份含量相对降低,鱼显得"老气",对拉网、运输、出售有利。拉网后下半夜加水或抽原池水回冲,让鱼"洗澡",冲洗鱼体和鱼鳃,使鱼体在拉网过程中附着的粘液、污浊物、病原菌被冲洗掉,使鱼鳃对池中氧气交换得以通畅,否则池中溶氧虽高,但鱼类机体不能充分吸收,而出现呼吸障碍。经过大面积的连续每天傍晚多个鱼池拉网上市的实践总结来看,在持续高温情况下,只要鱼类没有鱼病,轮捕上市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另外,鱼种池减少存塘量、拉网分塘易在上午 10 时左右,运输距离要近,时间要短,操作要规范,生产协作要合适恰到好处,不要勉强去拉网,不能操作时要立即停止,下午不易拉网。

  8.持续高温后连阴雨天的影响与对策

  一般情况下前期的持续高温天气陡然转为低温连阴雨天,给渔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低温连阴雨天,气压低,溶氧低,因水的比热比空气的比热大,气温下降快,水温下降缓慢,水下0.5m 深处下降后的水温达 26℃,虽然下降后的水温较适合鱼类生长,但鱼类突然从高温环境过渡到低温环境,生理机能不能很快适应,又由于表层水温低,水下水温高,水体不断从下向上对流,使溶氧不断降低,水质变差,造成鱼类浮头,减食、生病,更加不利于渔业生产。在持续晴天向连阴雨天过渡,或从持续阴天转向晴天的 2 天内,要严格控制投饲量,以减轻鱼类浮头程度,和巧用饥饿疗法治疗鱼病。此阶段要掌握好适度投饲,适时正确开增氧机,减少鱼类存塘量等措施,确保鱼池在此阶段不出现重大渔业事故。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