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畜牧养殖行业快速发展,为农业经济建设提供了产业结构支撑。实际养殖阶段,养殖户面临着诸多潜在风险,疾病是影响畜禽生长的主要因素。尤其在传染病高发期更需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处理,积极减少疫病引起的经济损失,才能建立更加安全稳定的疫病控制计划。基于此,结合畜禽养殖行业存在的问题,对动物疫病防控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帮助畜牧产业建立安全发展环境。
畜牧养殖是现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借助市场经济平台实现产业一体化建设,满足了区域经济发展与改革需求。由于畜禽养殖结构的特殊性,养殖户常面临着各种潜在风险隐患,造成养殖行业面临极大的经济损失。动物疫病是畜牧养殖业普遍存在的风险之一,每年传染病高发期会造成大范围死亡事件,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传染病高发期重视疫病防控工作,才能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1 动物疫病危害性
动物机体受到内在或外界致病因素和不利影响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系列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过程,表现为局部、器官、系统或全身的形态变化或功能障碍。疫病期间,各类动物生理机能受到严重影响,大大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例如,畜牧养殖业中,疫病严重区域畜禽大范围死亡,影响畜禽养殖经济效益,广大养殖户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
2 疫病防治工作存在问题
随着养殖行业快速发展,养殖户对动物传染病问题给予普遍关注,同时采取了一些相关的应对策略。但是,由于疫病防控工作的局限性,实际疾病防治工作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畜牧养殖行业的稳定性。结合畜牧养殖现状,疫病防治工作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体制问题 对于畜牧行业来说,兽医技术是维持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利用技术作为产业支撑具有可行性。由于乡镇地区条件差异,畜牧兽医技术应用存在体制缺失问题,技术推广工作无法全面开展,限制了动物疫病防控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应用。据此,也说明了畜禽养殖行业体质缺失的现状。
2.2 人员问题 我国乡镇地区畜牧业日趋兴起,产业规模也逐渐扩大化,但是与行业相关的人员队伍建设不足,制约了动物疫病宣传与推广工作。部分养殖户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疫病防治人员缺少主观认知,疫病防控措施不全面,限制了各类疾病的防治效率,导致畜禽动物疾病率不断提升。
2.3 技术问题 推广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体系,必须依赖于先进的行业技术,借助畜牧技术平台实现资源一体化发展,才能保障畜牧技术的普及应用。我国乡镇地区畜牧兽医技术应用不全面,无论是人员、技术、设备,或者相关技术研发工作,均没有达到国家预定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控成效。
3 动物疫病防控核心内容
当前,无论是从产业发展角度,或者人类健康角度,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加快畜牧养殖产业结构升级,必须积极构建现代疫病防控中心。专家指出,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实行“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和“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原则。
3.1 疫病预防 积极改进畜牧兽医技术体制,从技术管理层面实施改革创新,为乡镇畜牧业经济提供综合保障。疫病预防是指对动物采取免疫接种、驱虫、药浴和疫病监测以及对动物饲养场所采取消毒、生物安全控制、动物疫病的区域化管理和防疫承诺制等一系列综合性措施,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
3.2 疫病控制 “以防为主,医治为辅”,这是乡镇畜牧养殖的核心要求,尤其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包含2个方面内容:一是发生动物疫病时,采取隔离、扑杀、消毒等措施,防止其扩散,做到有疫不流行;二是对已经存在的动物疫病,采取监测、淘汰等措施,逐步净化直至达到消灭动物疫病。
3.3 疫病消灭 为了降低畜禽疾病发生率,要坚持做好各方面防疫工作,尽量控制各种因素产生的疾病问题。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综合的“封锁、隔离、销毁、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强制措施,迅速扑灭疫情。对动物疫病的扑灭应当采取“早、快、严、小”的原则。病死畜禽要严格落实“四不一处理”规定,即不宰杀、不销售、不食用、不转运及对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3.4 疫病监管 通过管理体系革新,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让兽医技术在乡镇畜牧产业中发挥作用,带动行业经济收益水平增长,这也是畜牧技术应用价值的体现。提高畜牧养殖专业水平,才能调动行业中兽医人员持续增长,建立更具竞争力的畜牧养殖体系。“专业”决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