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论文发表
深塘水于20世纪50年代末建立,是一个以灌溉为主、养鱼为辅的小型水库。其库容量为454万m3,具有 93 km2的集雨面积。远看水库呈现手掌的形状,该水库有5个库湾,由于库岸线较长,养鱼面积较大。该水库最大水深超过10 m,平均水深为5 m。
从20世纪60年代深塘水库就开始进行养鱼,在水库的上游有一座中型联库,进行灌溉时,水库的水会得到有效的补充,所以水库可保持稳定的养鱼面积。在1988年之前水库养鱼的状态是“人放天养”,因此鱼的产量不高;1988年后,水库养鱼被承包,鱼的产量有所提高。现主要总结该水库养鱼增产的措施。
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以水库含有的水质生物以及水分交换的实际情况,确定放养鱼类的品种、数量、位置。同时,按照水库的区域,在水库自净能力较强的水域放养吃食性鱼类。对水库水体的合理利用,才能保障鱼的产量及经济效益。
1.1 增加投入,实行半精养 要想让6~10尾/kg的老口鱼当年达到1.25kg,并可以上市出售,必须在水库进行施肥投饵操作,实行半精养的养鱼措施。
1.1.1 投放有机肥 每年4-10月在水库投放有机肥,每天需要保证投放的有机肥重量不低于6 000 kg,有机肥主要由鸭粪和猪粪为主。2005年,全年共投放鸭粪30万kg,猪粪90万kg,肥槽8万kg。
1.1.2 施化肥 在每年的汛期结束后,该水库开始施化肥,每年施化肥4个月。化肥的种类主要是碳铵类和磷酸类,施肥频率为10~15 d/次,每次不少于1万kg。碳铵类和磷酸类按照1∶1的配比进行投放,每年保证投放化肥不少于12次。2005年,一共投放化肥13万kg。
1.1.3 投放精饲料 水库投放精饲料,2005年在水库比较浅的水域投放菜饼,全年共投放约2万kg。
1.2 加强鱼病防治 由于在水库投放大量的肥料,会出现很多的鱼病,在该水库内锚头鳋病比较常见。当一些鱼类尤其是鲢、鳙等被锚头鳋寄生后,会表现的比较急躁,鱼体生长缓慢,病情严重的会导致死亡。最严重时,共死亡鲢鱼、鳙鱼共500 kg。
在鱼病高发季节(4-10月)定期投放生石灰,笔者建议每15 d施放1次,每次不少于5 000 kg,地点选择在上半库,采用对水泼洒的方式。一年施用生石灰不少于7次。最近几年,该水库没有出现用血性暴发病。
2 科学放养,增加产量
2.1 科学放养 该水库水质肥厚,并投放饵料,所以养鱼应以鲢鱼、鳙鱼为主,1 km2水域投放鱼苗不少于4 500尾,但密度也不宜过大,不能超过7 500尾,其投放鱼苗比例为鳙鱼50%~60%、白鲢30%~35%、鲤鱼和草鱼等占5%~15%;若是水质肥力较薄但水草资源较多的水库,可以以投放草鱼为主,建议投放鱼苗比例为草鱼50%~65%、鳙鱼25%、鲢鱼20%~25%、其余鱼种占5%。在水库中进行养鱼,一般鳙鱼比例要比鲢鱼高出20%~30%。
水库放养的鱼种要选择体质较好的,因为体质好、比较健硕的鱼种不仅有较强的逃避能力,生长周期短,对环境适应也较快,具有较高的回捕率。水库较开阔、具有凶猛的鱼类的情况下,要放养体制健壮、体色和光泽好的鱼种,体长控制在11~15 cm,放养时要根据水库的规模进行科学、适量的调整。
2.2 轮捕轮放 对水库养鱼来讲,最重要的便是轮捕轮放,要想获得高产,必须放养足够尾数的鱼种。一般水库的养殖周期为3~5 a,所以就要根据水库养鱼量的大小进行轮捕轮放,同时要注意捕大留小,科学地进行捕鱼,并保障水库的生态环境。
3 发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
3.1 休闲渔业 目前休闲渔业在国内具有广阔的市场,其前景比较好,对于一些交通便利、条件优越的水库可以开展垂钓、旅游业,会增加可观的收入。
3.2 综合养殖 在水库内开展综合养殖的方式增加收益,以水库的实际情况,可以养殖鸭、鹅、牛、猪等,也可以养蚕,做到农、牧、渔相结合,不仅可增加水库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解决了水库肥料的来源,可谓一举两得,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如深塘水库从20世纪开始就在库湾处吊养珍珠蚌。由于该库水质比较好,所以珍珠蚌生产比较快。由于在水库内大面积养殖珍珠蚌需要的成本较少,即使在珍珠市场不景气、卖价不高的情况下也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3.3 常年捕捞,活鱼上市 自20世纪80年代末,深塘水库变春季放鱼、冬季捕鱼、死鱼上市的做法为常年捕捞,上市活鱼。在上半年,捕捞的鱼类主要是鲢鱼、草鱼等,下半年捕捞的鱼类为鲢鱼、鳙鱼,并采用捕大留小循环捕捞的方式。同时,水库还科学制定活鱼运输线路、引进先进设备等,保证上市的鱼全部是鲜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