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公害水产养殖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污染日益严重,很多水源被工业废水污染,并危害各类水生生物。一些有害物质累积在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传递,使生物体内富集有毒有害物质,使水产品食物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超出了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一些养殖户为得到效益,大量加大药物剂量,甚至采用昂贵的人用药物;一些养殖户为了增强水生生物的抵抗能力,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呋喃类等药物长期饲养,致使水产品药物含量超过食品卫生安全标准。
我国的养殖饲料允许添加的成分及剂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兽药典》中有明确规定,但是许多饲料生产商为突显自己产品“品质好、转化率高”,常常添加超过标准许多倍的添加剂。抗生素以及其他药物被用作饲料添加剂时,原药的使用方法不符合我国农业部公告第168号“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的要求。
2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
2.1 优良的亲本培育技术 选择来自于非疫区、安全的水产源的亲本作为培育主体,保证养殖场环境的清洁卫生,从而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对亲本的遗传质量,产品质量也会符合相关标准,在养殖亲本过程中应选择优质的饲料,以确保营养全面,不同的池塘对不同的亲本进行饲养、管理,亲本繁殖后应将种苗迅速圈养,种苗建立亲子管理文件,从而为来年的培育提供参考资料。
2.2 场地选择 无公害水产养殖若水量丰足,水质适用,都可用为水源。在使用时,要对水质进行检验,检测是否含有对鱼类有害的物质。建设水产无公害养殖基地时,尽量用无污染的湖库岔。不要选用距离交通线过远的位置,以便于养殖物资和养殖产品的运输。
2.3 合理投喂饲料 水产动物生长的物质基础是饵料,饵料的质量及投喂技术,直接影响水产动物的生殖环境和养殖效果,劣质饲料不但会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还会产生大量废弃物,恶化养殖环境。所以,饵料要新鲜、质量好,并且青饲料也要无公害青嫩爽口。饲料在水中要稳定,鱼料2 h,虾料4~6 h。颗粒类型、大小要适合养殖对象取食,10 g以下鱼种选粒径应为0.5~1.5 mm的破碎料;10~15 g的幼鱼选粒径应为1.5~3.0 mm或者长度4.0~5.0 mm的柱状颗粒料;50 g以上选粒径为4.0~6.0 mm或者粒长6.0~8.0 mm的柱状颗粒料进行投喂。科学投喂,根据天气、水质及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
2.4 运输暂养加工技术 水产应来自优质的新鲜水产生产基地,其中水产品污染的物理及化学指标应严格遵守质量要求,运输过程中应对产品进行保鲜,其中保活措施的处理,在运输过程的储存容器以及贮存场应及时清扫并保持干净。活的产品运输及中继水应符合水质的具体标准,活的水产品运输应提前2 d进行喂食,鱼应进行合理锻炼,对于运输载体材料的选择须保证无毒无害。应严格杜绝麻醉药品的使用,并保证在运输过程中的产品无污染。对于运输中转运的场所,选取的设备要安全、无污染,符合国家其他方面的规定。在暂养水体增加增氧设备,养殖区要及时开启。
2.5 防治病害 无公害水产养殖对于病虫敌害生物的防治极为重要,对饲料、水体、食物及工具进行彻底消毒,遇环境剧变可以全池泼洒纯中药制剂来减缓应激作用。特别是梅雨季节,饲料容易被霉菌污染,可在饲料里添加中草药制剂来增强抵抗力,使用高效低毒药物治疗,应尽量用中草药或生物制剂,不应使用抗生素。
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变态、致畸、致癌的毒性鱼药和对水域环境有严重破坏的鱼药。严禁向养殖水体直接泼洒抗菌素,应选用不危害人类健康及破坏水域生态环境的高效、长效及副作用小的药物。
3 管理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如加大品种监管能力的建设,详细建立生产有记录档案(种苗产地购进时间、养殖品种、水源、投喂饲料、放养时间、鱼病鱼药使用情况等),使产品出现问题可以追溯到相关的管理体系,促进水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重视饲料生产及经营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饲料质量监测体系,应加大对违禁药品的查处打击力度,促进无公害饲料应用,为无公害水产养殖的生产奠定物质基础。
三是做好养殖技术培训和服务,坚持以养殖户为主体,普及养殖相关技术,提高生产意识和技术水平,可通过为养殖户提供规划设计、养殖技术指导、鱼病防治、苗种供应,规范农户养殖行为。
四是产品须经过政府指定权威质检机构进行(抽)检验,完全合格后颁证方能进入市场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