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水产与渔业>细鳞鲑小瓜虫病的病理变化与防治>正文

细鳞鲑小瓜虫病的病理变化与防治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1 所属栏目:水产与渔业

  

    摘 要:本研究分析了细鳞鲑感染小瓜虫时皮肤和鳃部的病理变化,然后运用不同的3组药物进行治疗。结果发现,皮肤组织的完整性被破坏,肌纤维呈片状;鳃丝的基本形态难以辨认,鳃丝的完整性被破坏。治疗发现,甲基蓝的疗效最好,死亡率为10%左右;辣椒+生姜次之,死亡率为15%左右,食盐+小苏打的效果最差,死亡率为30%左右。小瓜虫病是目前鱼类养殖中危害严重,极难治愈的疫病,其治疗方法还有待于深入研究,该病重在防控,因此,平时应加强日常管理,防止疫情的发生。

  关键词:细鳞鲑; 小瓜虫; 病理变化

  细鳞鲑属于鲑形目、鲑科、细鳞鱼属,俗称细鳞鱼;细鳞鱼是一种名贵的鲑科陆封型冷水性经济鱼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1]。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以及水域生态的破坏,细鳞鲑的生存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境地。目前,细鳞鲑已经被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濒危物种。随着国家对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的高度重视,我国已经逐步开展了细鳞鱼的人工驯养和繁育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图1)。

  图1 人工驯养的细鳞鱼

  小瓜虫病是冷水鱼养殖中危害最严重、最难治愈的一种高发性的寄生虫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发布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小瓜虫病被列为三类动物疫病。小瓜虫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等部位,形成包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所以又称白点病(图2)。该病多发于春、秋季节,尤其温度为18~25 oC时容易发生且难以治疗,一旦发生,鱼类的死亡率可达60%~70%,严重时高达80%~90%。

  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俗称“白点病”,是细鳞鱼养殖中常见的寄生虫病(图2)。由于小瓜虫没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所以,大多数淡水鱼类和观赏鱼类都容易发病,发病后若不及时治疗,会给鱼类养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小瓜虫病是目前水产养殖中危害非常严重而又极难根治的寄生虫病。小瓜虫病的防治已经成为水产科技工作者的研究重点和难点。

  图2 感染小瓜虫病的细鳞鱼

  1 小瓜虫病的病原

  小瓜虫病的病原体是淡水小瓜虫,又称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s),属于纤毛门、寡膜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2]。小瓜虫不需中间宿主,靠胞囊和幼虫传播,生活史可分为3个阶段,即幼虫期、胞囊期和成虫期。成虫期的小瓜虫又称为滋养体,虫体较大、肉眼可见,是目前在鱼体上发现的最大寄生原虫(图3)。

  图3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瓜虫(40×)。

  2 小瓜虫病的症状

  患病初期病鱼的头、鳃、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大量白点状囊泡;严重时全身皮肤和鳍条布满白点(图4)。后期体表覆盖一层白色薄膜,黏液增多,体色发黑。病鱼瘦弱、食欲不振、游泳无力、鳃组织被破坏,常漂浮在水面上层不动或缓慢游动,最后呼吸衰竭死亡。在显微镜下可见小瓜虫体内有一马蹄形或香肠形的大核,且能作缓慢的游动,孢子虫胞囊内有许多微小的孢子虫。

  图4 细鳞鱼的小瓜虫病

  3 小瓜虫病的病理变化

  取感染小瓜虫病的细鳞鱼的皮肤和鳃部组织,用40%的多聚甲醛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上皮组织增生,组织的完整性被破坏,肌纤维被破坏呈片状。鳃部虫体大量寄生,鳃丝基本形态难以辨认,其完整性被破坏,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呈片状(图5)。

  图5 患病细鳞鱼组织的病理变化(皮肤和鳃,HE染色,200×)

  4 小瓜虫病的药物治疗

  4.1 治疗实验

  实验分为3组,即甲基蓝组、辣椒+生姜组、食盐+小苏打组,每组150尾患病鱼苗。

  甲基蓝的用量为15 mL/m3水体,连用3 d后,停药1 d,再用3 d。干辣椒和干生姜,各加水5 kg,煮沸30 min,浓度分别为0.5 mg/L和0.2 mg/L;然后兑水混匀全池泼洒,1次/d,连用7 d 。食盐+小苏打的用法为氯化钠500 g/m3水体+碳酸氢钠500 g/m3水体,进行全池泼洒,连用7 d。

  4.1.3 结果 甲基蓝的治疗效果最好,死亡率为10%左右;辣椒+生姜次之,死亡率为15%左右,食盐+小苏打的效果最差,死亡率为30%左右。

  5 小瓜虫病的防控措施

  目前,小瓜虫病是水产养殖中发病率高、死亡率大、最难控制的疫病,而生产上又缺乏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应加强日常管理,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尽量减少或避免小瓜虫病的发生。

  5.1 池塘消毒 鱼池在放鱼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对已经发过病的鱼池、池塘首先要刷洗干净,再用5%食盐水浸泡1~2 d,以杀灭小瓜虫的孢囊,并用清水冲洗后再养鱼。

  5.2 鱼苗消毒 鱼苗入池前,必须做好消毒工作,防止小瓜虫随鱼带入养殖水体,苗种下池前如发现有小瓜虫,必须用药物进行药浴。可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洗鱼体,水温在15 oC以下时,用1:5 000溶液浸泡1 h;水温在15 oC以上时,用1:6 000溶液浸泡30 min。

  5.3 捕捞注意 在日常捕捞、搬箱运输时,应当操作仔细,慎防鱼体受伤,加强日常管理,保持水质良好,增强鱼体抗病力。发现病鱼、死鱼应及时捞出清理,控制病原扩撒。

  5.4 做好管理工作 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做好水质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