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种植空心菜改善水质的探讨
当前,高密度养殖导致的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鱼病发生率及损失逐年增加。如何采取生态方式调控水质,开展健康养殖,提高产业效益是当前渔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2014年我市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地渔业生产特点,把蔬菜水培种植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进行了以菜净水试验,对通过生态种养来改善水质环境、减少病害发生的作用初步探索。
1 材料与方法
我们分别在大宗淡水鱼养殖池塘、中华鳖日光温棚养殖池,按两种模式进行了种植空心菜试验。
1.1 蔬菜浮床
采用75 mm PVC 管制作,大宗淡水鱼养殖池塘所用浮床为1 m×4 m,中华鳖温棚养殖池所用浮床为1 m×2 m。浮床上表面用3 cm网目6股聚乙烯网片按0.707缩结系数固定在床架上;浮床下表面固定0.3~0.5 cm网目的网布。在中华鳖池塘所用浮床,额外在浮床四周用网布设置40 cm高的垂直围栏。
1.2 试验鱼池与养殖情况
在大宗淡水鱼池塘养殖试验中,我们选用了3个池塘;中华鳖日光温棚选用了3个养殖池。试验池与对照池基本情况见表1。
1.3 蔬菜品种与种植
我们选用了适合水培的空心菜为种植品种。5月中旬首先在田间播种培育菜秧,6月中旬开始,分两种方法在浮床插播菜秧:一是按照株距15 cm行距20 cm的间距,将空心菜去顶尖后带根在浮床插种;二是将切成15~20 cm的空心菜茎杆3棵一组按上述间距插秧。
1.4 浮床设置
根据养殖品种与水质情况,我们按照不同模式设置浮床数量,具体情况见表2。
1.5 日常管理
按照正常养殖管理规程对饲养鱼类进行管理,根据菜的生长情况每10~15 d收割一次。定时观测水体理化指标。
2 试验结果
2.1 菜秧成活率及生长
通过试验,空心菜在养殖水体中生长良好。在两种插秧方法上,第一种方法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新根系生长快,蔬菜生长茂盛。第二种方法成活率在80%~85%之间,插秧后需3~5 d才能长出根系,根系生长也相对较慢。从8月上旬开始收割,平均12 d收割一次,每次收割空心菜0.75~3 kg/m2。
2.2 水质变化
种植空心菜后,随着菜苗生长,池塘水质逐步变化,透明度从不足15 cm增加到10~25 cm;水色从深绿色转变并维持在嫩绿色、淡茶色,呈现出了“肥、活、嫩、爽”特征,与对照池相比,没有出现“水华”。我们采用无锡奥可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水质检测仪检测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变化情况,试验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池,且种菜面积与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具体检测情况如图1-图4。
2.3 病害发生情况
试验1、2号池在养殖过程中没有发生因病害造成的批量死鱼,只在8月中旬发现因烂鳃而死亡个体共46尾;对照1号池在7、8两月发生肠炎、烂鳃各一次,共死鱼360尾。试验3、4及对照4号池无发生中华鳖病死现象。
2.4 节水效果
试验1、2号池在养殖中换水1次,换水量为总水体的25%,对照1号池共换水2次,换水量为池水的50%,合计节水量为25%。试验3、4号池共换水1次,换水量为总水体的10%,对照2号池换3次,每次换水量为总水体的30%,合计节水量20%。节水效果明显。
3 分析讨论
从检测数据来看,当空心菜种植面积达到总水面的3%以上时,可有效去除氨氮与亚硝酸盐,达到改善水质的效果,随着面积的扩大效果也越明显。在两组试验中,中华鳖养殖池中的氨氮与亚硝酸盐检测值要高于普通鱼池,这可能与养殖品种、养殖方式有较大关系。中华鳖日光温棚内通风较差,不增氧,饵料蛋白含量高,都是造成氨氮、亚硝酸盐高的因素。
通过监测,两组试验中的监测值波动不一,中华鳖日光温棚内池水的监测值波动相对平缓,而普通鱼池的波动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在普通鱼池中每天开动增氧机,溶氧量的变动带动了氨氮与亚硝酸盐的变化波动,而在中华鳖日光温棚中没有设置增氧机,其变化波动较小。
由于条件所限,本试验种菜规模较小,在北方地区对不同池塘、不同养殖方式下,蔬菜面积占水面的比率多大较为合适还需进一步试验探讨。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英语教学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4 小结
通过试验,我们认为在北方地区养殖池中种植一定比例的蔬菜,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有利于改善水质环境,节约用水,降低鱼病发生率。同时,该模式还可有效利用水体空间,生产优质蔬菜,提高效益,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