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面向真实问题解决的一种体验式、综合性的学习方式。本文将项目式学习引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归纳出一般教学流程与教学方法。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信息技术教学
1什么是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种学习方式。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面向真实问题解决的一种体验式、综合性的学习方式。[1]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探索式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通过协作方式,自我探索模式进行主动学习,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最后将成果进行展示或应用到真实环境中。
项目式学习过程有以下特点:(一)在学习开始就要明确目标。目标可以是学生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发现,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一起制定。(二)培养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并自我监督执行。项目式学习与传统学习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不强调学生完全按照教师规定的步骤去做,而是强调学生进行自我规划,自我执行,最终完成学习目标。(三)注重学生自我探索,不强调知识的掌握,而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四)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既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也兼顾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五)最终学习结果的呈现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项目式学习不强调以知识点为学习目标,而强调学生能够经历学习的完整过程,通过动手、动嘴、动脑的方式,加深对自我学习结果的肯定。(六)注重从反思中学习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式学习活动,对学习过程中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进行反思,最终掌握学习内容、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
2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面向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国家课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2017版)为例,整套教科书一共三册,课程内容涵盖计算机的基本操作、Windows基本操作、“画图”“Word”“Excel” “Powerpoint”等软件的学习。课程编排上以知识为基点,把各种知识、技能的学习融入主题活动中去。“画图”等软件的教学顺序是先针对单个知识点开展教与学,最后再进行综合应用。基于现有教材的教学能保证学生逐步掌握新知识和技能方法,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3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方法
探究演示文稿是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学时间为13课时,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Powerpoint(以下简称PPT)软件的基本功能,最终能制作出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作品。本文贯彻项目式学习的理念,以“PPT的使用”教学为例,从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三个阶段谈谈项目式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3.1 学习前:项目准备阶段为了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项目式学习,教师要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工作。一是教师要深刻理解项目学习的理念及教学环节。二是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重构,对学科知识进行统整,以 “目标导向”重新设计教学环节,重新安排教学次序,把本单元教学内容作为一个大项目,开展大任务统整下小项目逐步推进式学习。
3.2 学习中:项目实施阶段本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自主选择学习的项目、设计方案、合作实践、展示交流、改进完善等环节,完整地经历项目式学习过程。
3.2.1 制定项目(1课时)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完整经历创作过程,并能制作出一个与主题相关的PPT作品。第一节课,教师先让学生认识 PPT 的界面及基本操作,学生在五年级时学过WORD,与此界面相似,学生很容易掌握PPT的基本操作。教师以一段“小学六年的精彩瞬间”短片引入,引发学生对小学美好生活的回忆,激发学生兴趣与学习热情,顺势提出本学期项目学习目标为“小组合作制作一份PPT记录美好的小学生活时光”。接着,师生共同商议,确定六个项目学习的主题,分别为“多彩童年”“师生情谊”“友谊之船”“知识乐园”“美丽校园”“精彩之旅”。全班学生根据各自的意愿和兴趣,在教师引导和调控下组成六个小组。
3.2.2 设计方案(2课时)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一个完整的 PPT 所包含的内容,明确 PPT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元素。接着;各小组根据项目主题,运用思维导图构思PPT的框架结构,初步明确要收集的资料,建立资料文件夹;了解了PPT制作的步骤,制定了PPT制作的安排表;进行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确每位小组成员的任务。如“多彩童年”项目组经过小组成员讨论,明确了以“校园举办的活动”为主题,用思维导图确定“校园活动介绍”“活动图片”“活动视频”“活动感受”“背景音乐”等栏目并建立了各栏目的文件夹;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图片、视频的收集,有的负责活动感受的撰写,有的负责版面的设计,有的负责PPT的操作演示,保证每个学生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3.2.3 合作实践(8课时)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教材、教师提供的微课和学案等资源开展学习活动。各小组成员根据项目主题分工合作制作PPT演示文稿,在操作过程中逐步掌握“插入图片、文本、图形、声音、影片、设置动画”等功能,最后合作形成一份完整的作品。如“师生情谊”项目组在制作PPT时,利用课余时间从教师、家长那里收集了师生合影、师生活动的小视频、同学撰写的师生情谊的作文、歌颂老师的音乐等资料。接着,每节课按照前期的规划安排,分主题插入图片、文本、声音等内容,合作进行加工、美化,最终完成一个PPT作品。
3.2.4 交流评价(1课时)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共同研制项目式学习评价表,评价表包括对小组内分工、合作的评价,作品美观、完整性的评价。各小组进行作品展示,其他小组根据评价量表提出评价及修改意见。
3.2.5 改进完善(1课时)各小组成员对展示环节其他小组和教师提出的意见进行反思,修改完善作品。如“美丽校园”项目组根据展示时,根据其他同学和教师的建议,对个别页面的图文进行了重新编排,对图片的“自定义动画”格式进行了修改。
3.3 学习后:项目改进阶段项目式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学习环,现阶段的学习结果为下一次的学习提供了基础或开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学资源,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学情指导学生开展新的学习之旅。
4结语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项目式学习法是被广泛认可的一种学习方法,要在实践教学中产生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在学科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深刻理解项目式学习的理念和内涵,深度研读教材,把握本学科教学的核心内容,发挥教师专长,及时发现教学中生成的问题,以生为本开展基于问题解决和能力培养的教学,培养面向未来社会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1] 。
参考文献:
[1] 罗滨.项目式学习给学生带来了什么[J].北京教育,2018(08): 26-27.
[2] 徐姬娜,盛鹏.项目学习法对信息技术教师素质的要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1):38-40
相关推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