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合理的分析当下的教学现状,清晰的、客观的认识到自身教学之中尚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自身的教育特点,探究合理的教学模式,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进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 教育
1 新课改环境下小学数学教育尚存的问题
1.1 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小学数学与中学、大学的数学相比,在趣味性上已经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数学课程枯燥、乏味的传统特点。但即便如此,小学数学与其他科目相比,仍不占据优势,在学生群体中并不如何受欢迎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情况,这也是导致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积极性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须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说,尤是如此,他们不会在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上耗费过多的精力,一旦小学生对于数学科目丧失了兴趣,那么便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1.2 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实施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但传统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仍旧根深蒂固,导致素质教育始终难以展开。绝大部分小学数学在教学观念上仍十分落后,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教学的部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却有所忽视,在课堂教学中多是以自身为绝对主导,存在着独断其是、罔顾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忽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现象,难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数学的教育沦为一种生硬的 “灌输式教学”。
1.3 对于教学内容把握不当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增添了不少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材中补充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内容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知识。然后,从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来说,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控仍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比如不少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会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或是有意识的避开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教师在主观意识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删改”,使得教学内容无法支撑起教育的目的,甚至对学生产生一种误导,让学生们在盲从学习的过程之中,逐渐认为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与社会现状脱节的知识,从而对数学科目的学习产生一种抵触、反感的情绪,这种情绪一旦产生,对于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2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是是从教育理念、内容以及方法的一次全方位改革,对于小学数学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定与要求。要实现新课改的目标,教师是基础也是关键。因此,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认清自身在课程改革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该发挥的作用。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引导者,也是课程资源研究、建设、开发、补充的重要力量。就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为了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旨保持一致,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并制定有效的对策。但教学理念并非单一的概念,是“教学观”与“课程观”结合的复数理念,要转变教学观念也是一个渐塑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需要从“教学观”与“课程观”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教学观”的转变,以新课程标准而言,它将教学过程视作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活动、教学相长的一个过程。这就为小学数学的教学立下一个清晰的定位即:互动。这就代表着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的责任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播,而是应当向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并倾听学生的回馈,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以这种认识作为基础,是实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观” 转变的重要内容。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之中的主动性、创新性与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主体地位与优势得以发挥,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充当一个被灌输者的角色;其次,教师应当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推动者,坚持以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为基本观念,既要重视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的特点,也要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教师应当承担 “教”的责任,而不应当为学生包办“学”的任务,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耐心倾听学生的需求,接受学生的回馈,为学生答疑解惑,但始终是从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出发,将学习的主体地位与“决定者”的角色让位于学生,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均得以发挥,逐步培养学生基本数学思维,助力于学生日后数学的学习。举例而言,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之中可以让出课堂主导者的地位,鼓励学生走上讲台,阐述自己对于数学问题解答的方法以及思路,然后再由教师进行分析、指正以及评价,实现教学角色的换位以及“教学观”的转移。
其次是“课程观”的转变。“课程观”的转变相较于“教学观”的转变要简单的多,只需要教师坚持新课改要求下的素质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人。这就要求教师的“课程观”必须更加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多样性以及选择性,能够结合生活,面向社会,并依托于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证明。课程不应当是教科书的刻板反映,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的丰富的学习机会,也是师生在学习活动之中所共同积累的经验。从本质上来说,新课标环境下,“课程观”的转变,即是人、生活、社会在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之中的高度统一。以教学实例来说,小学数学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囿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并创造相应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化的环境以及社会实践之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实施
3.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即良师,对学习的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驱动力,这一点在小学生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因为小学生年级尚小,其思想观念亦不成熟,对于社会与世界的认知还处在一个十分粗浅的阶段,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模仿能力,这也意味着小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固有的学习模式,对于知识与经验的接受大多依赖于兴趣。正因如此,在新课改的环境之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积极的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此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顺利展开。以课堂教学作为实例,应当做到如下几点: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通过教学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建立开放、包容、和谐以及平等的新时代师生关系,以此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向教师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意见,更加乐于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开展合作学习,在班级中积极开展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并逐步构建一个合作学习的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解答疑惑、发表见解,取长补短,发挥能力的平台,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2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经验来说,被动学习并非全无效用,在一定程度之上是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但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的消磨却是有目共睹,且被动学习的质量始终比不上主动学习,与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亦是背道而驰。因此,为了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仍是以课堂教学作为实例,可实施以下措施:首先要加强对于学生自我的深化发展,初步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是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包括质疑教师、质疑教材、质疑练习,并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进行点拨、启发与判断,并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为了实现这一点,必须依赖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并鼓动所有学生参与进来,或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对活动内容进行探究分析,并得出答案,让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挥,并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心理。
3.3 强调数学知识的实践与应用现如今,对于知识内容的认识与学习已不是严格意义上教学内容的要求,以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来说,为了促进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就有必要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实践,只有通过在实践活动之中的应用,才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切实掌握知识内容,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以及效果。具体到实际的课堂教学环节,实施措施包括:第一,需要加强课堂练习,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当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布置课堂练习,从而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说明学生应用知识内容,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第二,需要加强课外练习,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布置适当的课外练习,确保学生能够合理利用课外时间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巩固,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应用能力;第三,将数学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应当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这种结合应当是恰当、合理且具有现实意义的,能够让学生对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一种亲切感,明白数学知识内容的生活性,更加乐于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一种能力。
4 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必须与新课改的基本要求相符,进行及时的改革与创新,进而满足课程改革的需求、社会及家长的期望,实现教育的目标。新课改对于小学数学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体现在对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数学思维的建立以及实践能力的要求。为了达成这些要求,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新审视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认真分析其中尚存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总结,并深入研究新课改的具体内涵,从“教学观”与“课程观”入手,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培养基本的数学思维与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玉田.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处理[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 2018(一)[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8:2.
[2] 卡比努尔·塔瓦库.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探讨[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 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1.
相关推荐:小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