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不论从语文教学的任务来看还是从新课程标准对语文的解释来看,语文教学都更加强调语文素养,因此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语法知识的做法为语文教学界所诟病。目前我国中学语法教学出现了注重语感教学淡化语法教学的现象。
语法是一种语言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我们说话、写作都离不开它。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语文教学,并不排除对语法知识运用的考查。病句的修改,句子的仿写,现代文阅读回答问题时所用概念的准确性,作文中语言的规范等问题,没有一定语法、修辞,文体知识的修养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语法教学的定位应该是:“淡而不弃”。
我认为语法教学的内容应该体现张志公先生多次强调的“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静态教学与动态教学相结合,让语法在语文中“活”起来。
一、且析且悟,语法基础教学“活”起来
我们在进行语法教学时,不应进行无目的、大量地讲解,而应该有针对性地讲解,即我们所谓的“点拨教学”。 例如:我们在讲解鲁迅先生的《祝福》这篇课文时,充分利用下面一段话给学生指出句式选择的重要作用。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祥林嫂》) 对于这一段鲁迅对祥林嫂的描写,我们设计了以下问题:“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能否改写为内容与之相当的包含一个长定语的单句:“她一手提着一个内中放了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为什么?
我们通过启发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主题,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另一方面,结合课文给学生讲解句式选择的问题,如“复句和单句的区别在哪里”?“如何选择句式”?“怎样把复句形式( 几个分句) 变为单句形式”等等,这样对学生在句式的选择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一点也不觉得语法的乏味,他们真正学到了必要的语言知识,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且做且练,语法教学同做题练题紧密联系起来
中学语文教学,仍然以高考成绩为评价标准。高三复习通过做题的方式总结知识、获得经验,把语法教学同做题练题紧密联系起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言表达及运用是历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最出彩的部分,每年都呈现出稳中求变的态势,在沿用诸中句式变换、拟写广告、拟定对联、仿写、一句话新闻等传统题型的同时,出现一些新题型。在完成这些题目的时候,引导学生运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判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2018 年高考全国卷 I 的 17 题,要选出对画横线的句子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要做对这道题,需要掌握动搭配是否恰当的语法知识。只要能够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查看搭配是否恰当即可。A 选项动词“经历”和宾语“调查”搭配不当;B 选项动词“执行”和宾语“任务”搭配恰当;C 选项动词“经历”和宾主“航次”搭配不当;D 选项动词“执行”和宾语“航次”搭配不当。只要掌握语法知识,就能很轻易地选出 B 项。 我们要引导学生且练且思,把语法知识教学和做题练题结合起来,让学生觉得语法知识是有趣和有用的,愿学、乐学、会学。
三、且思且用,语法教学应该同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阅读是理解语言表达形式的过程,写作是运用语言传达思想的过程,两者都和“语言”密不可分,而语言的组合又必须凭借语法规则。 在读李清照的《声声慢》时,分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词,引导学生了解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这七组叠词不仅极富音乐美,还加深了作者的伤感之情。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感情,自然而然会记住叠词在文章中的作用,写作时会自觉地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因此语法在阅读和写作活动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我们通过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活动中语法规则发挥作用的机制和形式,使语法教学同阅读和写作教学水乳交融,且思且用,力争达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法是无处不在的”效果。
让我们引导学生且析且悟、且做且练、且思且用,让语法基础知识在教学中生动起来,假以时日,学生一定会养成主动运用语法知识分析课文、做题练题、写作的习惯,让语文学习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关推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