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不单要把基础的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进行启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问题引导法,能够助力学生高效学习知识,在思考中建立语文思维体系,形成语文学习素养。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引导法的实施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引导法;实践探究
一、简析问题引导法
(一)问题引导法的定义
问题引导教学法具体实施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书本中的知识以问题形式提出,引导学生深人思考问题,独立自主进行问题的解决,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自信心和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对于问题的选择是教学的关键,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对班级内学生进行深人的了解,并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使全部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习能力。在这里关于问题本身的性质是多样化的,有封闭性问题、开放性问题以及半开放性问题等。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问题引导教学法,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保证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问题引导法的操作模式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问题引导教学法时,需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将凸显学生主体作用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立足于问题,让学生勇于展示自我,积极发表自身观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对以下环节进行设计:创设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总结、应用实践、拓展创新。通过科学、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及时给子学生帮助和指导,给学生创建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平台,激发学习热情。
(三)问题引导法的实施意义
首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缺少自主学习意识,教师采取“填鸭式”教学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难以真正理解并消化所学知识。因此,就需要教师使用问题帮助学生厘清学习要点,并对其进行分析解决,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其次,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设计一些和当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更加深刻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研究,这种做法有利于保障学生在课后依然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
二、小学语文问题引导法的实践探究
(一)明确问题内容
从学生以往的具体学习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没有给学生指出明确的学习方向,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盲目对课本内容进行浏览和学习,不能对问题进行更加准确的分析研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前,要向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再对课本内容进行学习,并通过学习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实践能力,从而达到问题引导教学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问题完成对课文的归纳概括语文学习的基本学习方法在于“总”,如语文阅读理解学习中,文章通常以“总、分、总"的形式出现,由此可见"总”是掌握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在了解这一认知规律后,能有效提升阅读理解水平。基于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问题引导教学时,要训练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的总结归纳的能力。在学习一篇文章时,要从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人文背景、作者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句与句、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联系,感惜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并掌握作者在文章中所运用到的手法。
(三)拓展创新
传统语文教学形式单一、语文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内容枯燥乏味,使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丧失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教学内容,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生活出发解决学习中的知识,加深学习理解。还要具备探究创新的精神,勇于对教师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据更多的解决方法,开动脑筋灵活应用,对之前的学习方式进行更加科学的探索和完善,提高语文实践运用能力。
三、结语
问题引导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和学生进行积极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给学生设计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学习任务,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林惠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1J]都市家教月刊,2016(2).
[2]王庆元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优化策略的探讨小]中国校外教育,2019(19).
《小学语文问题引导法的实践探究》来源:《学周刊》,作者:孙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