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学前教育>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流”与“留”>正文

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流”与“留”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21-09-13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主要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并在乡村地区幼儿园任教的青年教师。然而,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就学经历,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在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和文化特质上表现出明显的城市化特征,他们对乡村物质条件、自身教育理念的契合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等方面有较高要求。长期以来,由于乡村幼儿园生活环境恶劣、教学任务繁重、薪酬待遇较低、职称晋升困难以及职业生涯迷惘等,造成新生代幼儿教师队伍呈现很大的流动性。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2011―2016年我国已经流失幼儿园教师83万余人[1].然而,新生代幼儿教师成为流动教师队伍的主力军,这一日益凸显的问题给乡村学前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冲击,所以,提高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留职意向成为当前形势下亟待解决的难题。

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流”与“留”

  一、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价值

  新生代幼儿教师是乡村学前教育的鲜活力量,他们能否安心留在乡村幼儿园继续从教,直接关系着乡村人才的振兴,关系着乡村文化的传承、改造与创新,还关系着新时期我国乡村学前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一)新生代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关系着乡村人才的振兴

  当前形势下,教育不仅是阻断乡村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也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路径。换而言之,新生代幼儿教师队伍对于乡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坚守与热爱,不仅影响着乡村幼儿的个体生命能否在幼儿园活动过程中得到唤醒和拓展,而且关系着幼儿教师能否在启迪智慧和润泽心灵的教育过程中实现自我形象的诗意塑造。打造一支稳定的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队伍,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定位和教育追求,而且可以激励教师在探寻儿童生命价值过程中获得真实的生命体验,还可以帮助教师通过自我反思与对话坚定成为优秀幼儿教师的职业信念。具体而言,立志在乡村学前教育领域走向卓越的新生代幼儿教师,不仅会主动远离浮躁和喧嚣,在以儿童为本的教学场域中“用心呵护,静待花开”,而且在夯实专业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增进对自我职业价值的理解力,在全面参与乡村的生产生活、关注农民的生产劳动的过程中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在实现自身职业理想和教育追求的过程中感悟自我的生命向度。总之,乡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建设,有助于教师主动在与儿童、同事的对话中找到情感依托,尝试跟随儿童的生命律动塑造崇高的职业理想,并且补充乡村生活知识,汲取乡村优秀文化,主动关心乡村发展,在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中陶冶儿童的性灵,滋养自我的生命。

  (二)新生代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关系着乡村文化的振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乡村振兴必须以文化振兴作为精神内核[2].由于乡村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催生出一批游离于城乡之间的乡村幼儿教师,这必然导致乡村文化长期处于被遗忘的荒漠化状态。然而,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为乡村优秀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可能,而且为乡村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特殊的迁徙和就学经历等形成了属于他们特有的城市化特质,他们不仅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和传播者,而且是乡村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乡村幼儿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播城市优秀文化的重任,而且践行着传承与发展乡村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还理应体现乡村知识精英应有的文化担当。具体而言,一方面,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把城市优秀文化有机融合于乡村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建设中,而且还主动把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幼儿园课程开发的重要支撑,争取做乡村文明的传承者和创新者,自觉承担起传递传统文化、保存乡土知识的责任,重塑作为传承、更新与创造乡村先进文化的知识精英形象。另一方面,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在充分认识乡村优势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乡土教育资源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和教育价值,积极表达自己的文化需求,传播生活中的优秀文化资源,重塑乡村教育的文化自信。

  (三)新生代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关系着乡村学前教育的振兴

  新时期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在于教育振兴,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在于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不仅是教师队伍的鲜活力量,而且是乡村社会的智库与灵魂,理应在乡村学前教育振兴战略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作为我国第一代完成离乡、离农和离土的新生代教师,在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城市发达地区外流和乡村社会渐趋凋敝中回流乡村社会,深受现代城市高等教育熏染的他们与乡村自然和社会生态的连接已然弱化很多[3].尽管如此,新生代幼儿教师在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教学场域中不断厚植扎根乡村、坚守一线的教育情怀,不断重构贴近乡村真实生活和风土人情的知识谱系,不断塑造个性化的教育教学风格,不断重新解读自身拥有的科学幼教理念并融会贯通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过程。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在追求自我生命价值实现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着萧条的乡村学前教育现状,不仅敢于冲破幼儿园僵化制度的规约和束缚,而且敢于打破已有的不良教学习惯形成的桎梏,并重新勾勒和描绘乡村学前教育的宏伟蓝图。从根本上来说,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不断发挥着自身的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塑造着富有诗意的时代新形象,不仅主动克服物质条件的匮乏带来的不便,而且尝试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中体验与儿童互动的乐趣,主动在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中唤醒自身的专业自觉,为促进乡村学前教育的振兴而奋斗。

  二、流: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之痛

  近年来,为支持乡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国家采取了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改善办园条件、提高教师待遇等措施,但是,这些举措并未从根本上扭转幼儿教师队伍流失严重的局面。为挣脱乡村学前教育的藩篱,不少教师千方百计地寻找涌向城市幼儿园的机会,甚至另谋他业,以改变当前不尽如人意的生存状态。那么,造成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纷纷踏上逃离之路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生存境况窘迫:经济地位低下与工作常态繁琐的强烈反差

  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的实施,近年来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有所增长,但是,在整个社会行业中乡村教师这一职业的经济地位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具体表现为幼儿园教师薪资总额普遍较低,现实月收入与期望月收入差距较大[4].众所周知,教师的工资水平与教龄、职称等因素直接挂钩,新生代幼儿教师教龄一般较短,职称相对较低,所以,工资待遇在整个幼儿教师群体中处于低水平。更有甚者,在偏远落后山区,仍然存在截留、挪用教育资金的问题,导致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无法及时发放。此外,多数乡村幼儿园在教师的配备上并没有真正实现“两教一保”,一个班级的保教工作基本上全部由一名教师承担,导致幼儿教师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多数青年幼儿教师还要承担比其他老教师更多的工作任务,劳动投入和收入报酬的不对等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然而,幼儿教师需要面对日常生活中琐碎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包括照顾幼儿的吃喝、备课、写反思日记以及与幼儿家长沟通等,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使得他们很容易在机械重复的工作中迷失自我心向。当琐碎、乏味、无意义成为日常工作的常态而又无力反抗时,便会滋生出强烈的失望、沮丧和烦躁等负面情绪[5].总之,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不仅要承担低下的经济地位带来的生活压力,还要承受琐碎的工作常态带来的职业焦虑,经济情况的拮据与工作任务的繁重造成了他们生存境况的尴尬。

  (二)职业认同感弱化:社会身份尴尬与职业声望较差的彼此交织

  幼儿教师对自我身份的定位和认同以及社会大众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尊重与认可直接影响着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然而,由于国家政策实施的复杂性,全国大部分地区仍没有落实幼儿园教师核编配齐的政策[6].当前我国部分乡村地区教师编制指标紧缺,进入幼儿园工作的部分教师的编制往往并不能马上得到落实,导致他们处于无编制、无保险、无保障、无归属感的“边缘”地带,面对自身尴尬的处境和模糊的社会身份,很容易使幼儿教师产生“边缘人”心理,进而导致他们对自身职业产生严重怀疑。此外,在当今社会,幼儿教师作为乡村公共知识分子的身份日渐瓦解,作为政治精英的地位也逐渐坍塌,导致幼儿教师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容易庸俗化和肤浅化。在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看不起乡村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认为他们不仅学历层次低,而且专业水平差,甚至认为他们的工作是毫无技术含量可言的。更有甚者,不少家长对幼儿教师“指手画脚”“吆来喝去”,把他们视为照顾孩子的“阿姨”和“保姆”.社会大众对幼儿教师的质疑与否定,幼儿家长对幼儿教师的歧视与误解,严重影响他们对自身职业形成积极的认同感。再加上,网络媒体上频频曝出的“给幼儿喂药”“用针扎幼儿”等现象严重摧毁了幼儿教师的职业声望,也造成乡村幼儿教师默默承受着职业被污名化带来的焦虑。总而言之,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不仅承受着社会身份尴尬招致的心理压力,还要面对社会舆论持续不断的诘责与拷问,在无形中弱化了他们的职业认同感。

  (三)教育热情淡化:落寞的乡村文化与保守的幼儿园文化的相互呼应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城市和乡村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城乡之间产生了新的难以逾越的文化鸿沟,使得乡村文化在城市文化的裹挟下逐渐丧失了独立性。乡村文化逐渐沦为城市文化附庸的现实,直接对生活于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造成了严重冲击,使他们逐渐缺失了安身立命的价值归属和生活生存的精神支柱,他们开始机械地模仿城市文化,逐渐遗忘了最初的教育理想,服务于乡村学前教育事业的热情逐渐被湮没,投身于乡村学前教育的本真遭遇背离。一方面,落寞的乡村传统文化酿成了幼儿教师失落情绪的蔓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乡村传统文化在城市文化的裹挟下日益边缘化,日益凋敝的乡村文化逐渐褪去了“质朴”“静谧”等色彩,“封闭”“落后”成为描绘乡村文化的新标签,而城市现代文化成为大多数年轻人追捧与热衷的主流文化。因此,进入乡村学前教育领域的新生代幼儿教师,必然会受到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之间自然落差的影响,无形中摧毁了他们默默奉献乡村学前教育事业的职业信念。另一方面,封闭保守的幼儿园文化窒息了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创造性。多数幼儿园在长期办园过程中面临物质文化匮乏、制度文化僵化以及教研文化落寞等问题,冲淡了新生代幼儿教师投身于乡村学前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其一,幼儿园物质文化的匮乏,加剧了幼儿教师教学生活的枯燥感;其二,制度文化的僵化不仅疏离了教师间的关系,而且成为阻滞幼儿教师实现自我突破的无形枷锁;其三,幼儿园教研文化的落寞,无形中扼杀了幼儿教师寻求自我完善的自觉性,招致了幼儿教师精神生活的荒漠化。

  三、留: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之路

  提高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是确保农村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的关键。当前形势下加强新生代乡村教师队伍稳定性建设的首要任务,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还要为他们创设互融的文化氛围和理想的发展环境。

  (一)落实薪资保障机制,改善生存境遇

  工资低、待遇差是我国当前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队伍流失的重要外在推力。有调查显示,幼儿教师的工资收入、薪酬满意度等经济因素与其流动和流失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教师的薪酬满意度越低,其离职的倾向性就越高[7].要想稳定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队伍,当务之急在于提高他们的经济地位,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提升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换而言之,继续全面提高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整体水平,改善他们经济状况窘迫的现状,是稳定幼儿园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保留率的首要任务。

  解决乡村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问题,首先,继续加大对乡村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提高乡村幼儿教师工资的整体水平。在国家已出台的对乡村教师倾斜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分层补助”“财政专款”等方式,全面提高乡村幼儿教师的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对长期扎根乡村基层地区的幼儿教师给予更多的津贴和补助,切实改善他们的生存境况,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然后,建立工资待遇落实保障机制。为解决部分乡村地区幼儿教师工资无法按时、足额发放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建立工资绩效落实保障机制,定期督查幼儿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情况,完善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审、住房公积金以及社会保险制度等,严禁截留、挪用教育津贴现象的发生,切实保障乡村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最后,形成科学的工作考核与评价机制。乡村幼儿园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和分配工作任务,减轻幼儿教师的非教学工作量,并根据幼儿教师的工作投入度和贡献度合理分配劳动报酬,做到公平、公正,并对长期坚守于乡村地区无私奉献的幼儿教师给予必要的物质补助,以激发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

  (二)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提高社会地位

  当前,由于乡村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地位偏低、社会声望较差、社会身份尴尬等,使得幼儿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偏低,从而产生强烈的离职意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能否顺利成章地成为国家教育管理体系内的专业人员,能否得到社会大众的理解、尊重与认可,能否重树教书育人、反哺乡村的富有诗意的时代新形象,不仅直接影响着他们教育教学的热情,而且影响着他们对自身职业的认可与接纳。

  提高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不仅需要消除他们对自我身份不确定性的疑虑,而且需要打造尊师重教的乡村教育新生态。一方面,解决幼儿教师的编制问题,明确其专业人员的身份地位。其一,合理分配编制指标。长期以来形成的“偏城弱乡”的思想应从根本上予以消除,对乡村幼儿教师实行编制指标上的特殊照顾,解决热衷于乡村教育事业的幼儿教师的后顾之忧。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根据乡村幼儿园的师幼比和班师比及时核定、分配编制指标,从根本上解决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身份尴尬的现实问题。其二,明确乡村幼儿教师的专业人员地位。这就需要政府部门通过正式渠道或者借助网络新媒体途径,引导大众承认和尊重乡村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性、复杂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广泛宣传乡村幼儿教师的社会作用,打造尊师重教的乡村教育社会生态。其一,增强社会大众对于乡村幼儿教师工作的认识与了解。这就需要社会大众站在乡村幼儿教师的角度全面认识他们真实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样态,而且需要幼儿教师提高塑造自身良好职业形象的自觉性,通过网络平台向社会大众客观展示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常态化,从而改变社会大众心目中业已形成的偏见和误解,重拾乡村幼儿教师的教育信心。其二,建立健全乡村幼儿教师荣誉和奖励制度。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建立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对坚守偏远落后地区无私奉献的幼儿教师给予相应的荣誉奖励,从而激发新生代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内在动机,坚定他们的职业信念。

  拓宽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满足他们的职业发展需求,从而坚定他们成为乡村优秀幼儿教师的决心。首先,增强自我发展动力,实现内生增长。这就需要打破乡村幼儿园消极氛围和硬性制度的规约,鼓励幼儿教师立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对自我进行解释与反思,不仅系统化乡村幼儿园的教学知识体系,生成对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独特见解,而且在与自我的有机对话过程中突破固有的生命阈限,摆脱卑琐和创造失却的生命沉沦状态。其次,构建幼儿教师全方位培训体系。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开展针对乡村青年幼儿教师的专门培训,深入剖析他们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难题,并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不同形式的进修培训,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保教能力。再次,建立乡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这就需要乡村幼儿园之间积极开展合作和交流,打造园际一体化教研共同体,主动促成结对帮扶常态化机制,通过教学展示、集体研讨、网络研修等形式,为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搭建专业化学习平台。此外,幼儿园应积极进行各种教研活动,要创设条件将教师组织起来,聚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9].最后,疏通乡村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审通道。这需要职称评聘全面兼顾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的晋升需求,不仅增加晋升机会,而且降低职称评审门槛,适当减少论文方面的刚性要求,更多地关注幼儿教师的保教能力,确保扎根于乡村地区的新生代幼儿教师在职称评审上享有优先权。

  参考文献

  [1] 秦旭芳,刘畅.幼儿园人力资源“效应循环”的内涵剖析及路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8(8):59-64.

  [2] 胡马琳,蔡迎旗.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学前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7):71-77.

  [3] 蔺海洋,谢敏敏.新生代乡村教师形象及其塑造路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18(6):60-69.

  作者:王一雯 梁艳 汪杰锋

  新生代乡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流”与“留”相关推荐优化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之策略研究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