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小学教育>县域内中小学生篮球深度学习课程体系的构建>正文

县域内中小学生篮球深度学习课程体系的构建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21-11-15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课程体系高质量发展《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在新的形势下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其中理念之一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在“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指导下,其核心的转变就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程标准主张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与能力,促进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提升。其基本的逻辑与现行的学科深度学习相吻合。因此,本文从县域内的中小学生的篮球运动的深度学习入手,探讨如何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深度学习篮球运动技能,掌握篮球这项运动技能,更好服务于自身的终身体育的需求。

县域内中小学生篮球深度学习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县域内中小学生篮球运动开展的现状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NBA、CBA等各大赛事的不断推广,篮球这项运动在中小学生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爱。篮球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以体现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培养勇敢、果断、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更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虽然受到大多数学生的喜爱,但由于地域和学校体育发展状况的限制,篮球运动的开展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对篮球课程的识可程度。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对于篮球的理解,只停留在平时一起投投篮,原地拍拍球,轻松自由。一到比赛就乱打,毫无观赏可言的阶段。对于普通学生来讲,只喜欢自由体育活动,不喜欢有课程体育课。因此,在这种思想下,中小学生的篮球课的开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学生被动应付,甚至以各种理由,消极抵抗,出现了掌握了基本动作,但在比赛中不会应用的现象。再加上平时学习任务重,练习时间短,活动时间少,学校对于体育运动的不重视,导致学生的篮球运动的开展十分有限。

  2.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与知识能力结构。体育学科作为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同时,学校篮球运动的开展与体育教师的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县域内,体育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所学专业不同,专业能力不同,教学态度不同,开展活动的认知不同等等。有的教师理论水平高,但实践能力低,甚至于有些学校并没有专业的体育老师,更甚至于因教师缺编而转教其他学科,由班主任老师或老教师兼职的情况也很多见。这就导致了体育课“无质无量”的情况出现,造成了县域内体育教师队伍面临着新形势下篮球教学的巨大的挑战。

  3.篮球教、练时间与教学组织形式有限。教育部对于体育课时明确的规定:中小学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四节课,小学三到六年级和初中每周三节课,高中每周两节体育课,确保不得以任何理由来挤占体育与健康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依靠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学生需要掌握的运动技能很多,所以,学生的真正学习篮球技能的课时偏少,时间少,练习少,相对效果会较差。而且,在教学中主要是以篮球运动技能为主,缺乏对于技术的细化和实际应用,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单一,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享受不到篮球运动的魅力,故而课堂效率差,学生的篮球水平提高相对较慢。

  4.篮球课外活动的开展。篮球课外活动是学校推动篮球运动开展的重要手段,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掌握运动技能和简单战术方法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练习和应用,培养他们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优良品质和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但是篮球课外活动只是个别优秀生展示的舞台,大多数没有掌握好篮球技能的学生对其敬而远之,再加上一年内寥寥无几的班级赛和县级比赛,使篮球运动难以开展和推广。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篮球运动的开展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和阻力,但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大力推进体育工作,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体育运动开展的相关政策,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原有教育观念,严格落实体育课堂教学,逐步改善这种现有的令人担忧的学校体育状况。

  二、中小学篮球运动深度学习体系的构建

  在两年研究摸索的时间里,结合县域内中小学生的现状,在国家对于开展学校体育运动的政策的支持下,依据中小学生新课程标准,抓住篮球运动开展的关键问题,构建出了县域内中小学生篮球运动深度学习的课程体系。

  1.对中小学各水平段篮球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中小学篮球教材的研究分析,结合县域内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关于篮球技能各年级相协调的、具有趣味性、科学性、实用性、阶段性、竞技性的课程体系。本体系的模块内容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递进式螺旋上升,对不同的水平段的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重点进行了列举。所有县域内的篮球教学可本着由上级统筹,本校根据篮球活动的开展情况由体育教师进行自主安排,以期望达到县域内的篮球教学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2.深度优化篮球课堂教学,体现“四位一体”及“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思路。对于中小学生的篮球教学,在注重技战术的教学的基础上,一定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加以关注和指导,让学生在“享受乐趣”中“增强体质”,在“健全人格”中“锤炼意志”。通过提高篮球的课堂效率,让学生学会技能,利用大量的练习时间,科学的训练,使技战术得到巩固,再通过有针对性的比赛来达到学会应用。就是在“激发兴趣”中“科学练习”,在“巩固拓展”中“应用自如”。在篮球教学活动中,深度挖掘“教会、勤练、常赛”,能够有效促进课堂质量的提升,融入“教会、勤练、常赛”思路的篮球课堂教学相比传统课堂有着更大的生命力。从“教会”而言,着力点是教学方法,关键在于“会教”和“善教”,要掌握教学活动自身的规律和基本原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内在规定性。“勤练”就是“多练、会练“,着力点是练习效果,关键是“怎么练,练什么、练多少、练到什么程度”。“常赛”是指“乐赛、会赛”,着力点是全员参与,关键是应用。全体学生都要有参加比赛的机会,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对于技战术的应用,要通过比赛来提高,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形式多种多样的比赛,比如:全员参与的班级赛、创设情境的合作赛、激发兴趣的自主赛、深度练习的专项赛、提升能力的师生赛、宣传发动的精英赛。

  3.创设应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合作学习,实现有效的知识迁移。在篮球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各种技战术的情境化的结构性教学,利用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沟通、交流、练习,加以教师的引导,实现“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的知识迁移。就是学生在已经具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学习的态度等基础上,通过自主性的合作学习,掌握未知的技术与技能。学习情境的创设是学生利用“合作学习”进行知识迁移的重要枢纽,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只有学生通过情境化的“合作学习”,利用自身掌握的相同的分析方式,来解决在不同情境中出现的问题,归纳出不同情境中出现的相同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才能提高自身的技战术水平,综合素质及篮球意识才能得到不断提升。

  4.重视课堂常规,优化课堂结构,实现课程内容的深度学习。体育教学常规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是在体育课上教师和学生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是广大体育教师经过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采取的保证体育课顺利进行的工作规范。同时,落实体育课堂常规也是篮球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能够优化课堂结构,有序组织教学,顺利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它是教学科学化、课堂效率最优化的直接体现,对课程的深入学习及篮球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优化课堂结构,在做好教学常规的前提下,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和篮球意识,训练循序渐进,对于每一个技术教学环节进行细化,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符合学生认规律。对于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寻找最恰当的解决办法,突出其重要性,结构和层次要分明,上课节奏有快有慢,有紧有松,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学校篮球运动的开展,是在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等多方面综合下开展的,想得到高质量的发展,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篮球深度学习课程体系的建立,使学生进行篮球运动与训练时有了一个模板。运动能力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学、练、赛的一体化系统连续的练习,才能促进学生篮球能力的培育,实现真正意义上掌握篮球这项运动,为以后终身从事篮球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县域内中小学生篮球深度学习课程体系的构建》来源:《学苑教育》,作者:张志强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