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水产与渔业>海岛养殖户台风灾害适应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正文

海岛养殖户台风灾害适应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22-04-22 所属栏目:水产与渔业

  

  中国地处全球热带气旋最为频繁的西北太平洋的西岸,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台风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1] 。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到21世纪末,沿海许多地区当前百年一遇的极值水位事件将变为几年一遇甚至低于一年一遇 (RCP 8.5),沿海地区很可能面临更严重的灾害风险[2] 。岛屿由于风暴潮、沿海洪涝和海平面上升面临的生计中断风险成为气候变化的关键风险之一[3] 。2018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57.9%[4] ,水产养殖业在满足国民优质蛋白以及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的角色地位也日渐凸显。IPCC将水产养殖确定为全球粮食安全、提升适应力需要关注的关键部门之一[5] 。与大农业中的其他行业相比,水产养殖业更易受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6] ,海岛海水养殖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环境,土塘养殖基本上是露天作业,深受气象因素制约,又因海岛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养殖户灾害适应能力较差导致灾害风险高,且海水养殖投入成本大,故此,养殖户因灾致贫现象时有发生[7,8] ,危及海岛和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增强灾害适应能力以确保养殖户生计、海岛可持续发展和渔村振兴,亟需在农户层面开展适应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浙江是全国水产养殖的主要省份之一,近两年来连续遭受“利奇马”“米娜”“黑格比”等多个台风侵袭,基础设施遭到破坏,不少养殖户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甚至陷入负债与贫困,也直接影响了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渔村振兴[9] 。因此,本文以浙江水产养殖业发达的两个海岛为例,利用调查数据探讨水产养殖户台风灾害适应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海岛养殖户台风灾害适应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国内外水产养殖业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适应研究非常有限,水产养殖户灾害和气候变化适应是未来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5] ,亟需针对海岛这一特殊地域系统展开家庭尺度的研究以了解水产养殖户的灾害适应现实。据此,本文将从研究区域、研究尺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对国内现有研究中的不足进行补充和深化。具体如下:第一,针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台风灾害脆弱性高的特殊地域系统——海岛,选择水产养殖业,在家庭尺度开展灾害适应性行为的实证研究;第二,对养殖户灾前、灾中、灾后全过程的适应策略以及未来适应计划进行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第三,选择Multivariate Probit(MVP)模型分析养殖户同时选择多种替代性或互补性适应策略时的影响因素。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舟山群岛是我国最著名的渔区,海洋渔业是舟山传统优势产业,海水养殖业在舟山群岛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4] 。温州市洞头区地处长三角地区和海西经济区的交汇点,是全国14个海岛县 (区) 之一,属于沿海城市中海洋经济发展的代表性地区[15] ,拥有“中国羊栖菜之乡”和“浙江省紫菜之乡”的美誉。本文选取舟山群岛和温州洞头区两个重要且易受台风灾害影响的渔区,再确定2019年 “利奇马”台风受灾比较严重的乡镇作为调查的样本乡镇,其中舟山群岛调查区域涉及六横镇、衢山镇、长涂镇,温州洞头区调查区域涉及鹿西乡、霓屿乡、北岙镇、东屏镇等,具体分布情况见图1,最后根据政府提供的受灾情况和养殖户数量等信息在样本乡镇分层抽取养殖户作为调查样本。课题组于2020年7-9月进行了三次调研,首先对政府人员、水产养殖协会会长进行了深入访谈,然后采用调查问卷、小型座谈会等进行养殖户调查,以获研究所需的数据及信息。问卷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养殖户与家庭成员、家庭水产养殖业生产的基本信息,包括户主及家庭成员性别、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职业,家庭经济情况,水产养殖业的投入产出情况,养殖面积、年限、方式、品种,周边地理环境;第二部分为养殖户的受灾情况、灾害认知、预防及应对,主要包括 2019年“利奇马”台风及近五年来台风受灾恢复情况、养殖户对台风灾害风险的认知情况、养殖户灾前、灾中、灾后的预防和应对措施;第三部分是应对台风灾害的保障和支撑体系,包括政策支持、基础设施、社会资本、社区支持和互助等;第四部分是养殖户对台风灾害和气候变化适应及对政府的需求与未来生计适应策略,这部分采取被访养殖户自由阐述和问卷设定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获取信息。

  1.2 研究假说与变量设置在社区和养殖场 (户) 层面有提前收捕以减少损失、网箱移到保护区、高压时期良好的监控和管理、采用良好的疾病管理措施以降低风险,在极端灾害事件后寻求灾害损失的补偿援助、多品种混养、改变品种、在渔业养殖组织和网络中分享养殖知识、迁移到低风险区域、在水产养殖池塘周围提供保护性防洪堤、生计多样化、增加储蓄、其他降低风险的投资等适应性反应和策略[11,12,16] 。Dang等[17] 对Web of Science和Scopus两个平台上关于农户气候变化适应策略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梳理,将农户气候变化适应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源、服务和技术,制度和政治,社会和文化,认知和心理五方面的因素,本文从这五方面选择相关解释变量,各解释变量选取的依据具体如下:户主年龄:在年龄与灾害及气候变化适应策略的相关性上没有一致结论,年龄的影响方向与区域以及具体适应策略相关,年龄对适应策略决策可存在正向或负向的影响[12,18,19] 。养殖户文化程度:相关研究表明,文化程度对采用农业技术和气候变化适应措施存在积极影响[12,20,21] ,受过教育的养殖户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和创新,并更有能力采用管理气候风险所需的技术和策略。家庭劳动力:它减少了采用劳动密集型适应行为的限制,对劳动偏向或密集型的适应措施有正向影响[22] ;因此家庭有可能较少甚至拒绝采用资本替代的方式来响应气候变化,对资本偏向型的适应措施产生负向影响[23] ;对渔民采用生计多样化有正向影响[12] 。

  1.3 模型选择 Dang等[17] 总结了Web of Science和Scopus两个平台上已有研究中农户气候变化适应策略影响因素的定量识别方法,包括二元选择模型(Logit、Probit模型)、多项Logit/Logistics、Probit模型、有序Logit模型、Multivariate Probit (MVP) 模型、赫克曼Probit备择模型、赫克曼两阶段模型、Poisson回归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多元回归、Tobit模型及其他一些定量分析方法。在识别农户气候变化适应策略及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时采用较多的是 (二元、多项) Logit、Probit模型[12,31] ,但多项Logit、Probit模型均不适用于养殖户适应行为研究,原因是:第一,养殖户选择的适应策略通常不止一种,适应能力较强的养殖户可能选择多种适应策略,多种策略之间存在依赖关系,可能是互补关系或是替代关系;第二,不同策略的误差项可能是相关的。二元离散模型或者多项Logit、Probit 模型没有考虑这种内生性,因此不能刻画出养殖户通常面临的多个替代性或互补性方案同时选择的现实,我国已有研究中多选择单一适应行为进行分析,缺乏考虑多种适应选择的研究[19] 。本文选择Multivariate Probit (MVP) 模型,该模型可以包括多个二元被解释变量,且考虑了多种适应策略同时采用时的内在关联性,允许不同方程的误差项之间存在相关性,能够分析农户同时采用多种适应策略时的影响因素[12,25] 。

  2 结果分析

  2.1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经济影响本次抽样调查土塘养殖模式占比近50%,浅海筏式养殖模式占比近40%,由于抽样区域的不同,比例稍高于其他抽样调查结果,但传统粗放型海水养殖模式占绝对份额的结论与已有相关研究相符[34] ,而工厂化养殖、(远海深水)网箱养殖、海洋牧场立体养殖等能较好抵御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现代水产养殖模式占比很低。土塘养殖、毛竹插杆养殖和成本较高的玻璃纤维插杆养殖受“利奇马”台风影响,损失严重。如图2所示,40% 左右的养殖户灾害损失在10万元以上,10%左右的养殖户损失在20万元以上;调查区 90%以上的养殖户家庭收入超过70%来自水产养殖,近五年平均遭灾次数为3.77次,近2年连续遭灾 3 次,导致近 10%的养殖户 5 年平均收入为 0,极少数养殖户 5 年平均收入为负;而调查区养殖户水产养殖业年平均投入为21.81万元,投入成本大、损失严重、救灾补助与赔偿极少使得很多养殖户不得不向亲友和银行借贷,因此调查区40%左右的养殖户亲友和银行借贷额在10万元以上,超过20%的养殖户借贷额在20万元以上,一些养殖户面临生计中断甚至因灾致贫;加之新冠疫情导致水产品无法销售,市场竞争激烈,不少养殖户表示想要放弃水产养殖业,调查中发现作为“紫菜之乡”的霓屿乡藻类养殖户数量出现剧减。

  2.2 养殖户适应性行为分析本文对养殖户灾前、灾中、灾后全过程的适应策略进行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如表2和表3所示,最常见的适应策略是提前获取台风灾害预警信息,超过98%的家庭采用这一策略。台风灾害会造成海水池塘的养殖环境(盐度、pH值等)发生突变,产生有害物质,池塘内混养的鱼虾蟹贝类易产生应激反应、免疫力下降,疾病易暴发和流行;也会造成设施破坏,养殖物逃逸,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养殖物的碰撞、擦伤,继发一系列海水养殖病害,因此养殖户采取了不少针对性的防灾减灾措施,包括加强水质监测和调控以及水产养殖疫病的防控。如及时排水、换水、消毒和水质调节等各种措施预防病虫害发生(97.35%),做好饲料及药品储备(53.98%),加强投喂优质饵料、提高机体的免疫力(77.87%),调整饲料、使用药物增强体质与抗应激能力 (84.96%),灾后调节水质预防病 虫 害 发 生 (97.35%); 相 关 设 施 的 灾 前 检 查 (53.98%)、 加 固 (52.0%)、 修 建(14.16%) 以及灾后修复 (73.76%);创收、减轻和应对灾害损失,包括生计多样化(10.3%)、养殖品种多样化 (50%)、购买保险 (4.95%)、灾后补放苗种 (11.4%)、借贷(15.35%)、政府补贴和救济 (1.49%) 等,浅海养殖由于受海洋各种环境条件限制,很难调整苗种投放日期。

  2.3 养殖户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剔除养殖户普遍采用的适应策略,如提前获取灾害预警信息,及时排水换水、消毒和水质调节等各种措施预防病虫害发生;和极少采用的适应策略,如购买保险、争取政府支援、将养殖产品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区域等,本文最终选择对养殖品种多样化、加固设施、生计多样化、重修损坏设施、重买苗种养殖、借贷六种适应措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面向国内外微观尺度水产养殖业灾害适应研究非常不足的现状,在研究区域、研究尺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进行了深化与补充。针对海岛这一特殊地域系统在微观尺度进行水产养殖户灾害全过程适应性行为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较多地采用无悔反应和低悔战术,很少采用预先应对策略、更容易的早期策略以及未来获益策略使得大多数养殖户适应行为的成效不太显著。未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半以上养殖户愿意采用预先应对策略、更容易的早期策略以及未来获益策略。在研究方法上,选择能够识别养殖户同时采用多种适应策略影响因素的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验证相关理论假说在海岛的适用性,分析海岛养殖户台风灾害适应行为的关键影响因子,更多地揭示人海关系适应性在微观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 同一因素对养殖户选择的多种适应策略有正负不同方向的显著影响,养殖户选择的适应策略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互补和替代效应;(2) 年龄、家庭劳动力、5年遭灾次数是养殖户适应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投入、健康状况、灾害感知强度、收入、教育程度、社会资本都对养殖户采取的适应行为有显著影响;(3) 海岛养殖户灾害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方向具有特殊性,如灾害经历和灾害感知并没有对生计多样化等适应措施产生正向影响。海岛虽已多次经历台风灾害,但海岛地区政府、社区和养殖户还不具备有效适应的经济、技术、制度、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能力。

  对政府政策需求和建议的调查中,希望政府加快推动开发渔业保险产品的养殖户占比最大,非常迫切的需求是信贷支持,近40%的养殖户希望政府提供更多水产养殖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超过三分之一的养殖户希望增加技术推广人员、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避风塘) 和提供设备支持。调查中,养殖户比较强烈诉求的是政府完善灾害补贴、征海补偿和社会保障体系,渔业养殖协会会长希望开发新的或改良的品种以更好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基于这些诉求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养殖户采取适应行为的多样性和有效性推动养殖户更多地采用更容易的早期策略、预先应对策略以及未来获益策略,提高养殖户适应行为的多样化和有效性。具体可从以下几个适应策略着手:第一,生计多样化。国际上生计适应最常见的是在部门内或部门外推行多样化策略,降低脆弱性[36] ,农户实施生计多样化的能力依赖于生计资本,生计资本水平的提高会扩展农户实施生计多样化的能力[37] 。调查区养殖户自然资本非常有限,有些养殖户因海域被政府收回自然资本减少或丧失、金融资本不足、人力资本问题显著、社会资本作用不显著,较低的生计资本水平及生计多样化程度使得海岛调查区灾害对养殖户生计脆弱性影响很大。研究表明:生计资本与生计多样化存在倒U型关系,政府在考虑自然资源与海岛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的前提条件下,根据养殖户生计资本及发展意愿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支持养殖户的生计策略,对于低生计资本 (失海、计划放弃养殖或缩小养殖规模的) 养殖户,政府需要在政策、组织、资金、人力、医疗、教育等各个层面构 建支持提高养殖户生计资本水平和实施多样化的能力,或提供一些再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发展生计多样化;对于生计资本较好,倾向于专业化养殖或扩大养殖规模的养殖户,可根据其需要给予一些支持以提高他们的抗风险能力和收益。政府也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养殖户向非农化发展,如扶持本地水产品加工、延长渔业产业价值链,拓展渔业销售渠道,合理推进休闲渔业发展。第二,保险。政府需强化台风巨灾风险管理,优化巨灾保险策略。实施因地制宜的政策支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完善渔业政策性保险机制,扩大渔业保险覆盖面;完善保险品种、开发合适的保险产品,有效供给养殖户的投保需求;促进互保协会、技术部门、养殖户基层组织、养殖户之间的有机合作,提高养殖户的保险意识和渔业保险的风险保障;加大研究力度、制定科学的损失核定方式。第三,应用技术和产品。开发、引进和推动使用可提升应对能力的技术与产品,包括可以更好应对台风灾害、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新品种与改良品种;提供更多水产养殖业方面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加大政府对养殖户采用新技术、新产品的补贴;促进大学和研究机构跟养殖户的合作,充分利用水产养殖协会、渔业合作社等各类渔业组织在技术学习和使用中的作用;加强对水产养殖业劳动者 (技术人员、养殖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等)的培养扶持。

  (2)推动传统渔业向新型渔业产业转型结合乡村振兴、产业扶贫项目、制定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多渠道推动养殖业由传统的粗放式养殖向工厂化养殖、(深海)网箱养殖、海洋牧场等新型养殖模式转型,特别是因灾致贫或生计中断的养殖户的持续生产及转型;培育支持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调查区鹿西岛的浙江东一海洋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生态海洋牧场项目,项目在白龙屿海域建设两条栅栏式堤坝,因此成功抵御了2020年“黑格比”台风的侵袭,损失很小,且该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目前已解决当地 60 多位转产渔民就业,项目全面实施后可带动 200多位转产渔民就业,是解决海岛渔民转产转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3)完善规划管理、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制定并完善海水养殖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养殖水域 (滩涂) 的流转和联合使用,在国家、区域、地方适应政策和计划中考虑海水养殖业;积极治理海岸线污染,着力改善养殖环境;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及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养殖户灾害适应意识与行为的有效性;加强海岛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强渔港、避风港建设、加高加固海岸防潮和防洪排涝工程等,确保养殖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政府可支持正式和非正式信贷机构向65岁以上养殖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加大对失海养殖户自主创业小额贷款扶持力度,满足养殖户生产、投资、创业的需求,创造多元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陈文芳, 徐伟, 史培军. 长三角地区台风灾害风险评估. 自然灾害学报, 2011, 20(4): 77-83. [CHEN W F, XU W, SHI PJ. Risk assessment of typhoon disaster at county level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of China. 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 2011, 20(4): 77-83.]

  [2] 蔡榕硕, 刘克修, 谭红建. 气候变化对中国海洋和海岸带的影响、风险与适应对策.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 30 (9): 1-8. [CAI R S, LIU K X, TAN H J. Impacts and risks of climate change on China's coastal zones and seas and related adaptation.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20, 30(9): 1-8.]

  《海岛养殖户台风灾害适应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源:《自然资源学报》,作者:袁海红1,2,3 ,吕 旖1 ,张时婧1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